一所懸命:
2025. May 14. INSIGHTS
−
他們不是只為承傳,更為超越;不是為追趕潮流,而是為做好一件事——煮出心中最好的中菜。
在這個快速、浮躁、講求流量的年代,還有多少人願意為一件事沉下去,一做就是十年、二十年?不是為名,不是為利,而是因為心中那團火,從未熄滅。
他們是廚師,但更像職人。花上一生,只為煮好一碟菜——不斷練習,不斷懷疑,再不斷超越。他們的技藝來自汗水,哲學來自火候,人生來自一所懸命。這不是選擇的結果,而是命運的召喚。
三位大師級中菜廚師,來自不同背景,但都選擇在香港這座城市,將對中菜的執着化為真火。他們不只是站在熊熊烈火前翻動炒鑊的人,更是相信中菜仍有未竟之境的探索者。

陳佑良 | 拳手之火,師傅之道
他曾是拳手,後來成為廣東菜的大師。陳佑良師傅的廚藝之路,始於那段講求紀律與反覆訓練的搏擊歲月——拳法講節奏,廚藝講火候,本質從沒改變。他先後任職於福臨門、國福樓等頂尖粵菜殿堂,今日則坐鎮於文化與美食兼備的香港都爹利會館,帶領一支年輕而充滿活力的團隊,將傳統廣東菜做得穩健,又不失細膩變化。
與他初次見面,除了被他作品的穩重氣場所震懾,更令人印象深刻的,是他對年輕人的包容與提攜。他的廚房裡,有三位主力廚師年齡不超過30歲,但與他之間沒有距離。你會見到一個真正懂得栽培後輩的師傅——不是單靠權威,而是以實力與信任去領導。
當日他為我們獻上的招牌菜「濃雞汁玻璃大蝦球」,正是他逾二十年磨煉的結晶。選用越南特級大蝦,刀工細膩,蝦身經巧手雕花後彷如綻放的玻璃花;雞湯以老雞反覆慢煮,濃度如奶,油泡慢煮蝦球,鮮味如潮。這是一道不容妥協的作品,每一口都凝聚了他對「極致」的追求。
他說,做好粵菜每一個細節已是功夫。這句話,彷彿也在說他自己。


李志偉 | 陳皮入魂,味藏歲月
在粵菜世界裡,李志偉師傅是一位真正懂得與時間對話的人。現為香港瑰麗酒店彤福軒中菜行政總廚的他,不單憑精湛技藝屢獲讚譽,更因對陳皮的痴迷與演繹,令這味來自新會的傳奇食材,成為高級粵菜中的靈魂。
對不少人來說,陳皮只是中藥鋪裡的一味材料;但對李師傅來說,那是一段歷史、一種風味的深層密碼。他自小在新會長大,對陳皮的認識不止來自味覺,更來自日常生活的薰陶。如今的他,不只是一位用陳皮入菜的大師,更成為推動陳皮文化向外走的驅動者——在彤福軒,他定期推出以不同年份出品的陳皮為主題的品鑒菜單,讓食客從味蕾去理解時間的價值。
與他的一次會面中,他拿出幾種不同等級與年份的陳皮,一邊細細介紹,一邊分享他對這種食材的熱愛。那份初心與熱誠,不只是對一味材料的執迷,更是對一種文化、甚至一段童年記憶的珍惜與再現。
其中一道「二十四年東甲陳皮芋蓉香酥鴨」,更是時間與工藝的極致演出。芋蓉細緻如雲,香酥鴨皮脆得像碎瓷,而那一抹老陳皮的餘韻,則像一條隱形的金線,將整道菜縫合起來,將歲月熬成味道。


劉震 | 寧味千里,心無旁騖
他不常言師徒關係,但對於後輩的成長與技術傳承,劉震師傅一絲不苟。出身軍校學廚,一步一腳印打穩基本功,如今是甬府香港旗艦店的行政總廚,把寧波菜的咸鮮細味帶進這座國際都市。
甬府最初在上海創立,憑藉對寧波食材與風味的極致講究,成為中國最受尊敬的高級中菜餐廳之一。而劉師傅,正是推動這股寧味文化向外走的重要推手。他形容自己在香港最享受的,是來自世界各地廚師之間的交流與尊重——在這裡,每個人的創作都被珍惜,沒有人抄襲,只有互相欣賞與切磋。
他對廚藝的投入,讓人聯想到日式職人精神「一所懸命」——專注、克制、心無旁騖。他說自己喜歡簡單的人與事,也希望用最純粹的方式,將寧波菜的本真呈現得淋漓盡致。
他近作以「皇帝蟹」為主角——這種雖非寧波原產,卻在香港被視為珍稀尊貴的海鮮食材。靈感源自避風塘炒蟹,他用寧波風味重新演繹出一道兩吃:一是「寧式豆瓣醬肉餅燉蟹腳柳」,溫潤中見咸鮮;一是「筍麩菜香爆蟹身」,鮮香火爆,層次分明。他以此連結家鄉與香港,用創新致敬傳統,亦讓寧波菜在異地生出新意。


結語
他們三人來自不同地方,走上不同的路,卻不約而同選擇了一種最難、最慢,但最真摯的方式去煮一碟菜。他們的廚房沒有口號,只有日日不變的練習與思考。他們的手藝,不只是用來取悅食客的工具,而是一場關於時間、專注與信念的修行。
一所懸命,不只是技藝上的極致,更是人生的一種態度。在這些真正的大師身上,我們看見了中菜的未來,也看見了工匠精神的不朽光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