Roots, Fire, Future

不只是新派,而是深派:三位香港廚師的中菜重塑之路

2025. April 11. INSIGHTS

在廚房裏,他們習慣讓味道說話。沒有大聲公式的創意,也沒有急功近利的噱頭。這三位香港的中菜廚師,走的是一條漫長而沉實的路:他們都曾在澳洲的餐廳裡度過關鍵的歲月,在異地的火爐前學會技術,也重新思考身分。他們曾經煮過並非自己文化的菜式,從融合中尋找界線,也曾因被名廚賞識,得到重新認識中菜的契機。

他們或許屬於「新派」的一群,但他們更深、更靜、更耐煮。他們相信,一道菜的未來,不是靠解構,而是靠回望。這不是一場革命,而是一場回聲——來自根、來自火,也來自對未來中菜的一點想像。想像。

Chef Archan Chan - Ho Lee Fook

陳潔盈 ArChan Chan|用時間煮熟一種味道的尊嚴

陳潔盈(ArChan Chan)回港的那年,是她離開香港十三年之後。她曾在墨爾本與新加坡兩個餐飲城市磨練手藝,深入理解時令、食材與料理的節奏。回到香港,她選擇在中環 SoHo 區的 Ho Lee Fook(口利福)重新打開與廣東菜的對話框架——用新一代的語言說老味道,不迎合,不扭曲,而是帶着尊重與創意,慢慢講一個屬於自己嘅版本。

在她的菜單上,菜式熟口熟面,但卻處處有「新意」而非「新奇」。例如香水檸檬咕嚕黑豚肉,靈感來自坊間常見的咕嚕肉,但她等了很久才決定推出這道菜。「因為佢太多人做,反而我哋唔敢馬虎。」她說,團隊反覆試味,最後選用近年興起的香水檸檬去提香,做出一種明亮而收斂的酸甜。

ArChan 最感自豪的,不只是成為了一位中菜廚師,更是在不懂炒鑊、不懂點心的起點出發,走到今天。她說過,人生最想學會的一道點心,是蘿蔔絲酥餅——因為最難,所以最想挑戰。現在的她,終於學識了。「為咗實現自己定落嘅目標,嗰一刻我真係好開心。」

Chef Archan Chan - Ho Lee Fook - Sweet & Sour Kurobuta Pork with Perfume Lemon

Photo source: Ho Lee Fook

Chef Theign Phan - Grand Majestic Sichuan

潘婷儀 Theign Phan|從零開始,重寫川菜的優雅與力度

如果說中菜是一種語言,那潘婷儀(Theign Phan)就是那種敢於重新組句的廚師。她在新加坡出生長大,本來從事企業傳訊,後來毅然轉跑道,赴澳洲藍帶廚藝學院求學。從法國菜學起,再接觸越南菜,最後站穩在她從未預料過的舞台——香港中環亞歷山大大廈內的高級川菜餐廳 Grand Majestic Sichuan。

三年前,她還未正式做過川菜,但今天,她不但駕馭得穩,更用精緻與膽識,把這門菜系重新演繹,煮出屬於新一代的「豪華川味」。她的豆瓣東星斑就像一道寫給童年的情書——靈感來自新加坡家庭飯桌上,那些川粵融合餐廳的記憶。她用郫縣豆瓣醬的鹹香作骨,再以火候和擺盤重塑出細膩與剛烈並存的味覺。

她說,第一次掌廚時既興奮又緊張,但因為有團隊支持,加上難得能與英國作家兼川菜專家 Fuchsia Dunlop 合作,旅程變得更具意義。她們曾一同前往成都與重慶,實地體驗川菜那博大精深的 27 種味型——這份經歷不單豐富了她的技藝,也鞏固了她作為「後天川菜廚師」的自信與地位。

Chef Theign Phan - Grand Majestic Sichuan - Pan-Seared Eastern Star Grouper with Pixian Chili Bean Paste
Jack Lam - Ming Pavilion Hong Kong

林陽 Jack Lam|在「小福建」長大,把記憶變成味道

林陽(Jack Lam)成長於北角,一個被稱為「小福建」的社區。這裡住著不少早年從福建來港的移民,街道兩旁的雜貨鋪、小吃店,無聲地流露著一種介乎鄉愁與歸屬之間的氣味。福建味道,不曾被正式傳授,卻早已潛伏在他的記憶裡——從鄰居煮食時飄出來的香氣,到飯桌上一道道熟悉又陌生的菜式。

他曾在香港、悉尼與上海的多間知名餐廳歷練,練得一身穩健基粵菜本功。直至茗悅 Ming Pavilion 邀請他主理廚房,他才回過頭,正視那種一直伴隨自己長大的味道——閩菜。這間位於港島香格里拉酒店,近兩年才開業,全港唯一專注福建菜的高級食府,也給了他一個機會,把過去耳濡目染的味道,用技術與創意組織成語句,說給這座城市聽。

他最自豪的,是一道以越南螃蟹製作的「飄香紅鱘蟹糯米飯」:糯米吸收蟹膏的濃香,粒粒分明,膏香撲鼻。這道來自福建婚宴傳統的菜式,經他之手,有了不一樣的精緻與收斂。而餐廳內的其他菜式,也隱隱透出南洋與粵地風味,彷彿正好回應福建菜那種歷史上自然流動、無需解釋的多元。

後記

他們三位的菜系不同、性格不同、成長背景亦不同。但共同點,在於他們都願意用十數年時間,去理解一種菜的底蘊與深度,然後用自己的方法,將之重新訴說。這不是一場以聲量取勝的「中菜革新」,而是一場以靜默與堅持進行的深層對話。他們的火,並不喧鬧,卻足夠照亮前路。